十年生死两茫茫
——回忆与岳父石宪章在一起的日子
编者按:本文是知名书法家张德勇于2014年为纪念岳父石宪章逝世十周年而作,石宪章被称为长安榜书大家。影响深远。本文真切而生动地记述了石老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至今读来令人动容。
文/张德勇
岁月如梭,时光飞逝。转眼间,岳父离开我们已经整整十年了。这十年,日子如水般从身边静静流过,孩子们渐渐长大,我们也两鬓悄白。可是这十年中,我们却从未感觉到岳父的离开,仿佛他一直还在我们身边,陪伴着我们,指引着我们。尤其在近一两年中,更加思念他老人家,更加喜欢回忆那些与老人家相关的往事和他在一起相处的岁月,也时常与众多朋友一起谈起他的故事。
2002年12月底,张德勇(右)与岳父石宪章先生(左)中央电视台迎新年晚会上献艺。
岳父一生为人低调,谦和善良,是一位做事认真、性格开朗、艺追高远、乐于助人、品德高尚的人。提起岳父石宪章先生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老人家是知名度很高的书法大家,在西安、在陕西有很高的声望,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的地位。他凭借着书法上的功底,倍受百姓尊敬,但却从未有过一丝一毫的骄傲自满,相反,倒是时刻以“公仆”的身份对待所有的人。他老人家被社会各界及百姓誉为人民艺术家,应当说是当之无愧的。十年前,他老人家离开我们时,各行各界几千人为他送行,就说明了他老人家一生为人从艺是很正、很直的,是受到大家敬仰的。
岳父常常教育我们要淡泊名利,低调做人。他常说:“我的字大家能够喜欢、需要,就是对我的肯定,我要用书法艺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有生之年,只要我能写,我就一定会努力为大家写。”所以,于他而言,求字者无高低贵贱之分,无报酬多寡的计较。他给领导和单位写,也经常给服务员、小战士、门卫和邻居们写,还积极参加省内外慈善义卖义捐活动,在这些活动上往往都是开笔在前,收笔在后,一写就是几个小时。1999年的洪灾义卖,好几家单位分几次组织,他每次都积极参加。我们看到他那么辛苦,非常担心他的身体,但是他却乐在其中,每一幅字依旧那么认真、严谨。他老人家这种高尚品德和治学精神以及这些点点滴滴的事都深深地影响着、教育着我们,使我们收益颇多。
曾经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几件小事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寒窑”归村上管理,村里为发展旅游,想请岳父为“寒窑”写匾,一位村上的老同志骑自行车来书院门托人找到我,老人窘迫地表达出村里想请名家写匾,但经济拮据的尴尬。我立刻给岳父打电话,他老人家一口答应,并且不计报酬,那位老同志万分感动。时至今日,这块匾牌依然悬挂在寒窑景区。那些年,家里总是人来人往,来找岳父求字的人非常多。无论生熟,无论贫富,无论寒暑,无论时间,只要他在,他都会努力去写,有时忘记午休和吃饭,有时直到深夜,还不能休息。一天,一位家住秦岭山中的老农提了二斤点心慕名来到家中求字。那是一些掉了皮的,硬得几乎不能入口的点心,但是,我们知道,那一定是他们家里最好的东西了。我们能够想象出,他提着那份全家人一直舍不得吃的点心,跋山涉水一路走来的样子;我们也能够体会到一个深山老农对于书法艺术的热爱。老农的到来,让岳父非常感动,他一口气为老农写了两幅作品,老农感动地说:“大书法家没架子,不仅能够接待我,还给我写了两张字,真没想到呀,太感谢了!”又有一次,我正在上班,一位宝鸡某县的中年人经人引荐背着几个砸蒜的臼子来找我,他说他很喜欢石先生的字,慕名前来想求一幅,为了表达心意,他特意从老家背了几个砸蒜的臼子要送给岳父。我立刻给岳父打电话说明了情况,他老人家欣然同意为其写字,让那位中年朋友万分感动。那些年,类似于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在岳父眼里,只要是热爱书法艺术,喜欢他的字,他都会尽量满足,民不分贵贱,官不分大小,他一视同仁;事不分大小,钱不计多少,他都认真对待。许多年来,岳父无论是在家还是在外写字,经常由我来拉纸研墨,岳父待人处事的宽容豁达,对工作的认真细心,我都亲眼目睹,亲身体会。直至现在,曾经的许多往事依然历历在目,就如昨日一般。
2001年7月,石宪章携女儿石瑞芳、女婿张德勇、外孙女张洁与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顾秀莲(中)在中央电视台庆祝建党80周年“七一”文艺晚会上。
上世纪90年代,岳父经常参加一些书画活动,而我也常常陪他老人家一同前往。记得有一次去三原参加活动,受邀的书画家约有十多人,行程安排上午参观,下午写字。有些青年书画家略写几幅就去休息了,而岳父从开笔一直写到夜幕降临仍不能停笔。许多周边县上的人都慕名前来求字,他都一一应允,腿站麻了,腰站痛了,也毫无怨言。为了他的身体,我劝他休息一下,而他说:“没事的,能多写就多写,这些人遇到一次这样的机会也不容易。”还有一次去咸阳的一个企业参加活动。那些工人得知他的到来后,都想见他老人家一面,更想得到一幅作品。会议室内外到处是人,围得水泄不通。几位好心的工作人员为了帮岳父推托,就对那些求字的人说:“下次再写吧。”而岳父却说:“不要说下次,对他们来说机会难得,能满足就尽量要满足。”最后,大家皆大欢喜,而他老人家却累得够呛,我看后很是心疼。不过,看得出来,他心里却是非常高兴。
大约是在1994年上半年,西安发生了一件影响较大的事,是著名画家秦惠浪一家被歹人入户残杀。公安方面积极组织人力加强侦破,很快大案告破。公安立了大功。市民高兴,书画界高兴。老人家为了表达书画界对公安干警的赞誉和慰问,相邀罗国士、肖焕、梦石、石瑞芳等为公安干警服务。那天,大家连写带画忙了整整一个上午,他老人家是写的最多的人,公安干警们非常感动,要为书画家表示一下,大家什么都不要。最后,公安局长过意不去,硬要给每位书画家赠送一个电饭锅,以表达感激的心情。
2000年9月的西安市艺术节,有关部门邀请著名书法家们在三学街为群众义写,岳父的画案前围满了人,他不停地写,却仍然供不应求,手拿宣纸排队等候的群众仍很多,组织者觉得他老人家太累了,就收了他的笔,但群众却仍然不肯离去。见此情况,岳父只好又要回了自己的笔,继续为大家写。可是组织者又收了他老人家的印章,正在为难之时,人群中有人为岳父刻了一枚印章,于是他又写了许多,但人太多,实在写不完。最终,当参加活动的所有书画家和工作人员都在等他老人家吃饭时,他才不得不收笔。他说:“能为大家服务,就要尽力为大家服务,我就会写个字,大家喜欢我就高兴,这没啥。”他老人家是一个喜欢为他人着想,却常常亏待自己的人,对于求字之人,更是宽厚。许多百姓在有些场合为求一幅字常常排几小时队,或是午饭和晚饭时,或者午睡和深夜来访,而岳父却并未觉得叨扰,同样认真热情,满足大家的心愿,使许多人感到心里很是过意不去。
有一次朋友邀请去长安县休息并创作。实际上没有休息,只是创作。来求字的人一拨接一拨,甚至夜里一两点还有人来,而岳父都是一一满足,他说:“他们也不容易,要多替别人着想。”
2000年中秋,他老人家受邀去灵宝慰问部队官兵。那天,岳父一直从下午写到晚上,本来想连夜回西安,可是部队领导说战士得知您来,都想见一下。他老人家明白了战士们的心思,晚饭后,随即在院中空地以乒乓球案作书案,挥毫泼墨。那一夜,明月当空、清风入怀。那一夜灯火通明,热闹非凡,岳父一直为战士们写到了夜里十二点多。大家都说:“石老是大书法家,却没有架子,对战士这么好,真让人感动!”
后来,他老人家去世时,部队还专门派官兵赶到西安为老人家送行。
大约2001年10月的一天下午,岳父受邀去西安西郊一企业参加文化活动,说好参加完活动为企业写几张字。当时我陪同前往。因为现场人多,他老人家一口气写了十多张字,他们本来想老人家名气大,给老人报酬又不多,可能给写二三幅就不错了,没想到写了这么多,企业负责人十分高兴。后因时间关系,厂领导又出面劝说石老不要太累了,他老人家才停笔休息。在休息时,厂领导给我说见大书法家一次不容易,又特喜欢老人的字,想请老人写个牌匾,看老人年纪大又太累,不好意思说。他老人家知道后,立即起身为厂子又写了牌匾。厂领导过意不去,要为老人加报酬并请老人吃大餐,老人执意不肯,最后大家一起吃了一碗羊肉泡馍了事。厂领导非常感动,赞叹不已。
他老人家一生为人宽厚,乐于助人。在他的周围,只要有人遇到困难,他都会全力以赴,他帮助过的人很多,而这些人却大多数是普通百姓。在书法界,出名出彩的事情他总是让给别人,他经常帮助和力推许多年轻书法家,他说:“这些年轻的书法家,才是书界的未来。”每当媒体要宣传他时,他也总是推荐别人。他说:“尽量宣传别人,特别是年轻人。”因此,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书界同仁,对他老人家都非常喜欢和尊敬。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在艺术上,岳父经常教育我们学无止境,活到老,学到老。在有限的生命中,追求无限的艺术境界,立高远,攀高峰。对于书法爱好者和学生,他老人家常常把手以示,不厌其烦。而对我和瑞芳的书法教育则更是严苛、细心。他常常指导我们,哪个帖宜学,哪个碑可看,也常常教导我们,在书法的创作中要寓德、寓技、寓情、寓义。就这样,言传身教,耳濡目染,我和瑞芳的书法在他老人家的影响下,日益进步。
2000年7月,石宪章七十大寿时和家人合影。
他老人家和外孙女小张洁在一起有时又像个老小孩,他把小张洁爱称为小猴猴,小张洁不懂事把外公叫老猴猴,祖孙二人嬉戏玩笑,浑然忘记了年龄,纯然充满了“童心”。玩耍后,又认真耐心地对小张洁说:“乖,爷爷教你写大字。”小张洁出生和生活在这样一个艺术氛围浑厚的环境里,从小受到了家庭的影响和良好的正规教育,特别喜欢书画艺术。如今她已长大了,受老人家影响,大学选择了艺术设计专业,书法也多次在全国各类赛事上获奖。我相信,张洁一定会记住爷爷的教导,努力传承书法艺术,力争成为三秦大地上未来的女书法家,为祖国书艺的发展增添新的光彩。
为了让我们能够开阔视野,提升艺术修养和品味,岳父带我们去中国美术馆举办展览,还带着我和瑞芳及小张洁三代人三次登上中央电视台的舞台(岳父离开我们四年后,2008年底我们一家三口又一次登上中央电视台舞台)。在那里,我们认识了更多社会名流,拜访了许多书画界的大家,如:启功、沈鹏、刘勃舒、刘炳森、李铎、孙伯祥等。名家的交流和指点,使我们在艺术和处事上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之所以能有今天的成就,这不仅仅是我们个人努力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我们有着这样一位优秀而伟大的父亲。我们的父亲不仅是我们最亲最爱的人,同时也是我们永远的尊师,是影响我们艺术事业影响我们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人。
他老人家在世时,没顾上出一本像样的书法集,总是为社会尽义务或忙这忙那或是想写的再好一些再出书,谁料愿望终未实现。他老人家没有陈见而时有新解,不为名家所累,不以年高傲人,对自己作品甚为苛刻。几十年下来,文章无以成册,作品无以结集,老来更是以古为徒,临帖日勤,不意终成此恨,对家人、对书法界、文化界都是一种遗憾。在他老人家离开我们一年后,我们为他老人家出版了《石宪章书法集》、《纪念石宪章文集》。在离开我们三周年时,我们为他老人家举办了大型书法展和座谈纪念活动。这次十周年我们又专门为他老人家出版了大型的《石宪章先生牌匾集》、《石宪章先生艺术评传》,拍电视艺术片《永远的石宪章》来反映他老人家一生的艺术实践活动,举办大型书法艺术展和作品研讨会等。这样既了却他老人家的愿望,又让更多的人了解他,来纪念这样一位品德高尚,书艺精湛,为西安、为陕西书法事业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的老艺术家,纪念这样一位从异地天津来陕西并奉献了一生的可尊可敬的老人。
十年生死两茫茫,转眼岳父已经离开我们十年之久,可是,我却无数次在梦里与他相见,那些曾经的往事,那些与他相处的日子,永远地留在我的心间。老人一生对我的帮助,无论是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书艺上都是非常大的,是我为人从艺处事的榜样,值得我们铭记一生的。岳父严谨而高尚的人格魅力和一生追求书艺的博大精神一直影响和鼓舞着我们,指引着我们不断奋力向前。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会铭记他老人家的教诲,以他老人家为楷模,做一个执著于艺术的人,一个甘于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人!
他老人家永远、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附:
石宪章(1930年6月 - 2004年7月16日)祖籍天津,是中国著名的书法家,擅长榜书,被称为长安榜书家。
石宪章,1930年生长于津门书香之家,天津武清区人。幼随其祖公习书,公讶其才,教授愈勤,其学益精。渐长,缘体壮身硕,偏好榜书,青年时代受书法大家华世奎影响,且勤勉有加,变华氏圆润以为宽博,遒劲而成雄健。弱冠入长安,得遇书画大家张寒杉先生指导,并广泛文史,深研书论。既得唐楷之法度,又窥秦汉之风范,所题榜书或汪洋姿肆、或雄浑雅健,有“长安榜书家”盛誉。其行书舒卷天放,大气磅礴,偶作篆隶,盘结屈纵,苍郁古茂,已臻“人书俱老”之境。又因生性豪爽,为人坦荡,身存燕赵遗风,深得长安内书外人士尊仰。
2014年7月12日上午,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政府参事室、陕西省文联、陕西省书法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当代著名书法家石宪章先生逝世十周年纪念暨大型书法艺术展”在陕西省美术博物馆隆重开幕。展览从石宪章先生的遗作中撷取了100多幅不同历史时期和艺术风格的作品予以展出,既是对石宪章先生表示缅怀,也是对他一生从事书法艺术的回顾。
本文作者张德勇近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