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04日 星期五2021年度 互联网+中国文化才子展示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近代大师
8月20日是“国宝教授”吴宓诞辰125周年。
发布日期:2019-09-11




8月20日是“国宝教授”吴宓诞辰125周年。



吴宓的上半生,可谓星光灿烂:


第一,主编《学衡》杂志,试图拉住中国激进主义的缰绳。适时,新文化运动要求全面否定传统,全盘西化。而在吴宓看来,新文化派学到的正是西方正抛弃的东西,激进的东西。我们学习西方的时机很不幸?


第二,成立清华国学研究院,吴宓不惜行大礼,也要把王国维、陈寅恪找来任教,这才有了王、梁、陈、赵“清华国学四大导师”。而后,便悄然辞去院主任职务。


第三,宓曾受教于哈佛大学,师承白璧德。他便依照哈佛学院方案创办清华大学外文系,使得清华大学外文系很快成为国内一流系科。他得意学生有“龙”“虎”“豹”三位,分别是钱锺书、曹禺、李健吾。


……


1949年,不仅是一个国家的转折点,也是吴宓一生的转折点。当时,台大校长傅斯年软硬兼施想地把吴宓请回台大,结果吴宓谎称去厕所,偷偷溜出来了。这一溜,溜掉了自己的下半生。


在10年癫狂岁月中,吴宓以80岁的高龄,兼奄奄一息被专政人员从宿舍“连拖带拉”地弄出来,先在毛塑像面前“请示”,骂自己XXX,然后被架上“斗鬼台”开始批斗。1978年,正当中国寒冬将过,即要步入春天的时候,已目盲膑足的吴宓在恐惧中死去。


临终呓语,“我是吴宓教授,给我水喝……给我饭吃,我是吴宓教授……”


1949年,是一条分割线。离去的,眼望故土,满怀心酸。傅斯年、胡适……谁能预料到自己是逃过了一场知识分子大清洗?


留下的,梦想却被击得粉碎。陈寅恪、吴晗、钱钟书、穆旦、潘光旦、吴宓……那些一心北归者,谁能料到不得善终的凄凉晚景?


大师之后,再无大师。




吴宓mì (1894年8月20日—1978年1月17日),字雨僧、玉衡,笔名余生,陕西省泾阳县人,中国现代著名西洋文学家、国学大师、诗人。清华大学国学院创办人之一,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吴宓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著作有《吴宓诗集》《文学与人生》《吴宓日记》等。


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8月20日生,陕西泾阳人。晚清陕西女首富周莹堂侄,本名吴玉衡,乳名秃子。“玉衡”取自《书经》“陈璇玑之玉衡”之义,是北斗七星之一。1901年,祖母决定为孙子改名,以破除不祥,增强体质。于是,请玉衡的姑丈,诗人陈伯澜另取新名。这是吴家的大事,好酒好肉使主客如在节日之中,醉眼蒙眬的姑丈在一张破纸片上写出“陀曼”二字,吴玉衡也就变成了吴陀曼。吴宓之名是吴宓在1910年报考清华学校时自己所取。当时他随手拿出石印本《康熙字典》,在某册某页,闭目确指,得一“宓”字,意为安静。吴宓的字“雨僧”多认为出自南宋词人蒋捷的词《虞美人·听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一句。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募 | 合作加盟 | 联系我们 | 公告之窗 | 名家题词 | 社会活动 | 领导关怀 | 荣誉展示
文化才子网 传播人文精神 书写才子篇章
© www.19cntv.com © 陕西聚艺斋文化艺术社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陕ICP备2021003890号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