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08日 星期日2021年度 互联网+中国文化才子展示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专题栏目2
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融合
发布日期:2018-06-12


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融合

摘要:中国油画艺术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的繁荣局面,是经过了一百多年的艰难历程,中西美术的融汇与论争是中国美术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对于中西方绘画存在的区别及融合艺术,我们要辩证地去认识、理解。在绘画中体现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同时系统地吸收西方的油画精华,将外来艺术融入中国绘画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画艺术风采。这里对中西方绘画的区别与融合进行分析简述,认识中西方的艺术追求。

关键字:中西;绘画;区别;融合

正文:

一、中西绘画理念的差异:

就我们所知,中西方绘画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不同的政治、文化思想、宗教哲学、工具材料、审美趣味等因素的影响使中西方绘画存在着明显的区别。简单的概括就西洋画重写实,中国画重意境。

  看中国画时,重在似与非似之间,去感觉那种体现在画中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意趣追求。而西洋画则去追求人体解剖、几何构成之类的东西,画面类似摄影,了无意趣。而一些后现代派的东西,则融入意识流的思想。

总之,两种画是两种理念在主导。

1、中国画盛用线条,西洋画线条都不显著。线条大都不是物象所原有的,是画家用以代表两物象的境界。中国画家就用,而西方就不用,所以西洋画很象实物,中国画不象实物。

2、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注重透视法。

3、中国画不注重背景,西洋画很注重背景。

4、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1]

中国画的山水、花鸟往往含有象征性,例如梅花、松树象征不畏严寒,顶风冒雪,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西洋画风景和静物画主要是追求画面上的美,讲究光和色的调和,画的内容反而居于次要地位。中国画的景物,不重视,也不描绘物体上的光及色彩变化,而注重景物的神韵。西洋画受科学法则的制约,即遵照透视学、解剖学和彩色学的原理进行创作。采用焦点透视法,在平面上创造出一个立体空间。而中国画采用多点透视法,既用散点透视,也用焦点透视。西洋画在画面上涂满色彩,不留空白,而中国画讲究“计白当黑”,很注意空白的经营,使没有画面的部位,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成为整个画幅不可缺少的内容。中国画另外一个主要特点是用线造型。线条的作用远远超出了塑造形体的要求,成为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西洋画家也利用线条塑造形象,但他们更侧重于表现形象质感、量感、空间感。[2]

二、主要区别表现:

那么,对于中国古典绘画与欧洲传统油画的区别来说,主要表现为:

1、绘画工具材料的不同

(1)中国画往往采用中国特制的毛笔、墨或颜料,在宣纸或绢帛上作画。中国画运用钩、勒、点、皴等毛笔的不同技巧和方法,使中国画表现出无穷变化的线条情趣;且以墨代色,使墨色产生丰富而细微的色度变化,也就是“墨分五彩”。

(2)欧洲传统油画是用油质颜料在布、木板或厚纸板上画成,其特点是油画颜料色彩丰富、鲜艳,覆盖力强,能够充分表现物体的质感,使描绘对象显得逼真可信,具有很强的艺术表现力。

2、造型语言的不同

(1)中国画以线造型,线条中充满运动节奏美感。注重笔墨在空间处理上将不同时间、不同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中国绘画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将不同时间与不同的角度观察对象获得的形象特点,有机地组合与一起。着重表现审美感受的真实。

(2)在欧洲传统油画中以明暗色彩为造型手段,立体感强、光感强、质感强烈。油画客观性强,观察细致表准确,给人以强烈真实感。西方是定点写生按焦点透视法描绘所见物象,偏重于对客体的描绘和对本体画面的构建。欧洲传统油画以目睹的具体形象融会于和谐整齐的形式,利用色彩的变化,明暗的层次,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在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真实的幻象。

3、审美价值的倾向不同

(1)在审美倾向上,中国古典绘画则更加重视物象内在精神和作者主观情感的表现。中国绘画尚意,重表现、重情感。中国古典绘画根基于中国民族的基本哲学,即《易经》的宇宙观。以“天人合一”为其追求的至高境界,顾恺之“传神论”的提出使中国画从一开始就以“神”为中心,而以“形”为表现“神”的一种手段。“以形写神”成为中国画之要义,千古不易。中国画就因此形成超于物象之外,似真似幻的画面。

(2)在欧洲传统油画中更加重视客观物象形貌逼真的再现。欧洲传统油画尚形,欧洲传统油画重再现、重理性。欧洲传统油画根植于“模仿自然”与“和谐的形式”的艺术观念,其境界渊源基础在于古希腊的雕刻与建筑。其宇宙观点仍是“人与物”、“心”与“境”的对立相视。这种物我对立的观点,使欧洲传统油画偏重在二维空间产生三维真实的幻象。场面开阔如真,人物形象具体的画面。[3]

三、中西绘画艺术的融合:

中国的国画,用笔、墨、纸、砚表现各种话题。随着西洋画的传入,现代的中国画家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吸收外国传入的绘画技法——包括素描、油画、水彩画等多种技法,大大丰富了传统中国画的表现技巧,有的画家在工具材料上也不断革新,把西洋画的技法巧妙地与中国画的传统技法融会在一起,无疑是中国画发展的一个方向。

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和审美意识,而油画这一西方文化语境中的产物体现了西方人的审美情感。因而中国油画作为外来艺术又是组成中国绘画不可或缺的部分,必然受到西方文化和民族本土文化的共同影响,具有西方文化基因的油画植入东方文化的“母体”能否存活?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能否从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精神的立场出发,结合西方油画语言形式与现代观念,创造独具魅力的中国油画,在世界油画之林中确立自己的地位并求得新突破呢?这些都是中国油画发展所面对的问题。因而从20世纪初起,中国油画发展在经历“留学日欧”、“学习前苏联”、“现代艺术热”三次向西方学习至今,美术界有识之士一直努力探索着“中西融合”的创新之路。

中国油画写意性,首先缘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念,是中国意象美学观于油画中的体现,画中物象之形隐显转换于抽象的意味中,实态与虚形的交融互生等无不体现中国传统意象美学思维在油画中的运用和发展。中国油画在“融合发展”中凝聚着画家的写意性民族情结,使其与中国画家和审美大众有着更多的共同语言。其次,中国油画写意性因吸取了西方现代艺术中的形式美因素,增强了表达的感染力与现代意味,也自然使它在理念与趣味上与西方“表现性”绘画产生共鸣。

中国油画在民族化、本土化的进程中,以“写意”作为切入点,“汇中融西”,除了系统地吸收西方的油画精华,还站在传统文化的高起点上,把“写意性”作为其中国元素的核心融入其中,使这一外来艺术既保持了西方文化发展“基因”又能存活于东方文化“母体”中,形成独特魅力的中国写意油画。

  而与之相呼应的是,当印象主义将“再现性”写实主义绘画语言延伸发展到穷尽时,西方哲人思维的转变和东方文明的启示,使西方油画走向“表现性”绘画风格。西方油画注重精神的“表现性”和中国绘画具有了观念上的“同构性”。西方油画从东方文化中提取自身所需要的东西,通过自己的理解与消化,将东方绘画的审美意象和文化价值取向融入自己的油画中,在继承西方油画历史上本身传统的同时体现出中国绘画的“写意性”审美特征,从而使西方油画获得再生和发展。[4]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西洋画http://baike.baidu.com/view/229964.htm?fr=ala0_1

[2]魏雄辉,浅谈中西油画的流变,2002.1
[3]丰子恺,中国画与西洋画的比较区别

[4]马全社,中西油画“写意性”之探析,《艺术百家》,2008年第6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募 | 合作加盟 | 联系我们 | 公告之窗 | 名家题词 | 社会活动 | 领导关怀 | 荣誉展示
文化才子网 传播人文精神 书写才子篇章
© www.19cntv.com © 陕西聚艺斋文化艺术社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陕ICP备2021003890号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