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2021年度 互联网+中国文化才子展示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好书分享
六十年來誰著史
发布日期:2018-10-16


          六十年來誰著史  



             

                                                                                                 

 文   岳南   

                

 

                1956年5月19日上午,一支考古隊攜帶專業探鏟,悄然來到北京昌平十三陵之定陵前。隨著一聲令下,發掘人員鏟下了第一鍁土。此舉標誌著紅色中國建政以來,有計劃、有組織、以科學手段主動發掘的第一座皇帝陵寢——明定陵地下玄宮考古拉開了序幕。1958年,考古发掘宣布结束。

    事隔四十年後的1996年,首部表現定陵地下玄宮考古發掘的紀實文學《風雪定陵》,由臺北遠流出版公司出版,引起臺灣甚至海外廣大讀者高度關注和喜愛。據遠流出版公司董事長王榮文先生多年後對我說,此為兩岸破冰、交往不久,遠流自大陸引進若干簡體版權著作中,最為成功的一部,無論是題材還是寫作、敘事手法,對臺灣文化界和讀書界是一個衝擊,當年被評為《中國時報·開卷》十大好書。王先生的說法得到了新竹清華大學經濟系教授兼藝術中心主任劉瑞華兄的證實。2011年,我受校方之聘到新竹國立清華大學任駐校作家,與劉瑞華教授相識。有次一起喝酒的時候,劉兄對我說,“當年你的《風雪定陵》被評為時報‘開卷’十大好書,我是評委之一。”我聽後略吃一驚,待劉兄說完經過,我表達了感謝之情。




  

                                    明祖陵石像生

 

                                                  

                                       明孝陵神道石像生



        2012年底,台某“立委”以在金馬獎上臺灣影片獲獎太少,而主張停辦。一時間,金馬獎是停辦還是續辦,成為輿論和大眾觀注的焦點,劉瑞華教授亦參與其中,並公開撰文呼籲要“輸得起”,而“輸得起”是臺灣最值得珍惜與鼓勵的一種專業態度,並“希望金馬獎別管政客的雜音,這個華人電影最重要的獎項應該朝更開放的格局發展。”對此,劉教授舊事重提,略謂:十六年前,大陸作家岳南在臺灣出版《風雪定陵》的時候,我因為參與《中國時報》“開卷”版的書評工作,仔細讀了這本書,而且與其它委員共同把此書選為1996年的10大好書。“當年我們很驚喜這位名不見經傳的作者能把一個考古工作的過程寫得如此深刻而生動,也不曾考慮過大陸作家的作品選為10大好書有何不妥。後來有機會在清華大學與岳南先生見面,親耳聽到他說,當年的《風雪定陵》是他寫的第一本書,在臺灣得到的肯定遠超過大陸,‘開卷’10大好書的獎項給了他極大的鼓勵,讓他決心致力於紀實文學的寫作,如今已經是出版20幾本書的知名作家了。”




明永陵



        感謝讀者的熱情與“開卷”評委們的眼光、胸懷兼盛意。此一著作,是我與定陵地下玄宮考古隊隊長趙其昌夫人楊仕女士首次合作的一個成果。得天時、地利、人和之便,在題材的開掘和歷史細節上,我們做了非“近水樓臺”者難以做到的工作,訪問了當年參與發掘地下玄宮、尚存人世的幾乎所有見證者,近似搶救式地取得了第一手材料。在趙其昌先生指導下,對相關的古代史跡、文獻資料,探賾索引、稽考鉤沉,終於成就了這部著作,且於大陸最先出版後受到讀者廣泛好評。

    不僅如此,拙著的出版,對旅遊從業人員也提供了一定助力。上世紀九十年代起,北京市旅遊局根據國家規定,各景區導遊必須經考試合格,拿到導遊證才能上崗帶團(客)。時十三陵、特別是定陵地宮景點與出土文物,沒有一本書甚至小冊子予以介紹。於是乎,北京市旅遊局便把《風雪定陵》定為導遊必讀和考試教材。要想當導遊,就要參加培訓和考試,而考試題大多來自這本書,過關者領導游證,不能過關者淘汰。因而,許多導遊買來此書日夜翻閱甚至背誦,直至稔熟於心,在考場上大顯身手。前些年有一個時期,我與趙其昌、楊仕夫婦等一批文化界朋友,住在十三陵水庫北岸的北新村(明代修建十三陵時為工部廠)寫作,受陵區辦事處之邀,每逢週末或節假日,我與趙、楊二先生便到定陵前廣場簽名售書。閑來與導遊聊天,方知他們中的多數人,就是以《風雪定陵》為教材並通過考試拿到導遊證的。言說間,有一小夥子現場慷慨激昂背誦書中“吳晗與海瑞”一章的開場白:“歷史的海瑞,現實的吳晗,陰差陽錯,三百年後糾纏在一起。不同的時代,相似的際遇,死者為活者打開了心靈的閘門……”在場者為這位帥哥導遊超強的記憶力拍手稱讚的同時,又為書中人物的悲慘命運感到哀傷……。




六十年來誰著史

                                     


明定陵



    就《風雪定陵》與臺灣讀者的緣分而言,遠流公司出版之際,正是海峽兩岸關係由破冰到轉暖的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等諸方面合作已多方面展開,臺灣島內的輿論調子和現在有很大差別,各大報刊紛紛開闢專欄,介紹大陸的大好河山與文化、文物古跡,探討未來發展的美好前景,使兩岸的親情與熱情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潮,而到大陸觀光訪問,成為臺灣人一件時髦而具有刺激的事。據北京昌平十三陵特區管理人員對我說,1996年有近三十萬臺灣同胞到此觀光,許多是看了《風雪定陵》之後專門跑來的,觀後大體有三方面感覺:一是對十三陵如此浩大輝煌的建築群感到不可思議;再是對皇帝與後妃於陵寢中陪葬那麼多金銀財寶感到不可思議;更不可思議是,當年以考古的手段發掘定陵地下玄宮,結果整成了一個大悲劇。其中一位臺灣遊客看過定陵地宮後,回台發了一篇文章,大意是說,在《風雪定陵》出版之前,臺灣著名歷史小說家高陽先生曾先一步到過北京十三陵園寢遊覽、考察,並進入定陵地下宮殿參觀。可惜的是,高陽先生對定陵地宮裡擺放的皇帝、皇后棺槨,乃為現代洋灰、水泥複製而成,似一無所知,更不知定陵發掘過程中,發生的人、物俱毀的重大悲劇。——因為高陽回台後寫的文章對這些都沒有隻字提及。當這位遊客讀罷《風雪定陵》後,懷著沉痛之心來到十三陵區,晃若隔世地看到當年一幕幕慘景敗相:地宮中的棺槨被抬出扔於山澗溝壑,帝后完整屍骨被拖於廣場燒了個淨光,成百匹世之罕見的織錦發黴變爛成為殘渣碎片,發掘者們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於震驚、錯愕中,遊客與讀者開始追問、反思那段過去的、並不遙遠的歷史,並為中華文明遭此浩劫而同聲一哭。




定陵地下宮殿發掘過程


隧道發掘過程



定陵地下宮殿六十年來誰著史

                                                     

定陵地下宮殿主殿皇帝、皇后(二)棺槨與陪葬品



 

    而如今,二十年過去,彈指一揮間。當年對我們寫作給予大力支持與幫助的定陵考古隊隊長趙其昌先生,已于2010年12月14日去世,其他參與發掘的人員也凋零殆盡。蒼茫的十三陵前,“白頭老漢在,閑坐說明皇”的情景,一去不復返矣。

    所幸的是,隨著國內外有識之士的督促與社會本身的進步,整個十三陵園區的保護逐漸展開。2003年7月,明十三陵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使整個陵區文化底蘊更加厚重,明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軍事等得到更加有效的研究,有關文物保護工作也得到更加有力的保障,十三陵的知名度也隨之大幅提升,此為一大幸事。與保護相呼應的旅遊服務和配套設施,也不斷規範和改善,除了景區本身,原在周邊亂象叢生的路邊店與欺詐連連的“農家樂”(實為“遊客哭”),得到相應的規範與整改.

    今年,正是定陵地下玄宮發掘六十周年。為紀念中國考古史上這段特別的日子,中國明史學會與北京有關方面不斷召開會議,以不同形式紀念中共建政以來首次對皇家陵寑——定陵的考古發掘,並對當年發掘的得失進行反思、檢討,以如陳寅恪先生所雲“在史中求史識”,“吸取歷史的教訓”,避免日後悲劇重演和中華文明再遭劫難。借此契機,遠流出版公司的林馨琴女士,特別由臺北前往北京,邀我一起重訪定陵,拍製影像,重新修訂《風雪定陵》,紀念定陵發掘六十周年和該書在台灣出版二十周年。

    針對二十年來發生的與定陵有關的史事,我們作了補充,同時對定陵的主人——萬曆皇帝宮中生活,特別是著名的“國本之爭”等歷史史實,根據最新的研究資料,給予補充和修訂。經過近半年的努力,終於有了讀者現在看到的這個紀念版。相對於二十年前的版本,修訂版的內容更加豐滿,特別是萬曆一朝皇帝 、臣僚以及後妃之間的生活隱秘,爭鬥的焦點和來龍去脈,疏理得更加清楚明,對“明雖亡於崇禎,而實亡于萬曆”這句歷史學家的未定之論,有更加明晰的認知和判別,想來讀者能夠從中體會出個中滋味的。

    文以載道,文以化人,匯則興邦等等聖賢之語,是古人的理想和精神寄託,《風雪定陵》一書不足以承載如此重任,但願能引起當代人類對古代文明的重視與珍愛,激發人類良知和社會責任感,便是我們的心血沒有白費,也算很大的一個收穫了。

    最後要向大家報告的是,由北京此刻影業公司投資、根據《風雪定陵》一書改編的院線電影,於今年雙十節正式啟動,或許明年於海峽兩岸三地的影院、劇場,能夠一睹這部大片的風采吧。


(本文為台版序).

                                                                     


臺北誠品書店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募 | 合作加盟 | 联系我们 | 公告之窗 | 名家题词 | 社会活动 | 领导关怀 | 荣誉展示
文化才子网 传播人文精神 书写才子篇章
© www.19cntv.com © 陕西聚艺斋文化艺术社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陕ICP备2021003890号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