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那得清如许
——西部猴王张德勇先生
文/吕常明
张德勇近影
张德勇,男,1957年生于西安,中国知名书画家。现任西安市碑林区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陕西分会会员、陕西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陕西神州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陕西文豪书画院副院长、韩国艺术家协会学术委员、台湾国宝画院教授、西安书画院副院长、西安八仙宫书画院名誉院长,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书法研究员,西安汉唐书画学会艺术顾问、西安市文联委员、西安市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西安市碑林区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碑林区政协书画院艺术顾问,碑林区政协十二、十三届委员等。2000年-2008年五次赴中央电视台现场展示才艺,获国家文化部优秀才艺奖。2001年被新华社陕西分社等评为新世纪陕西文化界十大杰出新闻人物。
他将寿字与猴鹤龟虎相结合,又将蛇字与蛇形、鸡字与鸡形和书画巧妙融合,创作出以“月牙猴”为代表的“四寿图”及月牙小龙和月牙鸡等,受到各界关注。2003年10月,邮政部门为其发行了一套4枚寿猴专题邮票和一本挂历;12月,纪念毛泽东诞辰110周年书画作品在国家博物馆展出并被收藏;2004年8月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画大赛上参赛作品获金奖并被收藏,作品“月牙猴”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商标。
2005年,他被评为首届西部大开发新闻人物并出版了《张德勇书画集》。2006年获陕西迎新春书画精品展金奖。2008年度被评为全国十佳德艺双馨模范,又获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大展银奖。2010年,在中央电视台“兜兜慈善拍卖”会上,作品“月牙猴”拍得15000元善款全部捐献。2011年荣获西安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同年,在纪念建党90周年全国名人名家书画大展上又获金奖。2012年9月荣获“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全画名人名家书画大展”特别贡献奖。2010年至2017年担任一届、二届、三届、四届、五届中国西安碑林书法艺术节(中国西安碑林书法大赛)评委。
某作品研讨会上,来宾应邀纷纷自我介绍。他默默坐在角落,最后轮到他介绍时,他说,算了,我就不必说了吧。有人认出他来,说你不是书法家张德勇吗?他才站起来说,我是张德勇,但不是什么家,只是早年为老一代书法家刘自椟先生提墨罐,后又跟着岳父石宪章老先生磨磨墨铺铺纸,有时帮书坛名流钟明善、雷珍民、杜中信等先生打打下手。在座皆称道。2003年前后报纸上铺天盖地的宣传,使他们这个名字耳熟能详,没想到真神就在身边。
这就是张德勇,一位低调风趣而又平易近人的书法家。
雅俗共赏自有神
张德勇的书法作品之所以受到大家喜爱,与其贴近生活、形神兼备以及高超的艺术水平不无关系。若将其书法作品比作诗文,有李贺诗文之奇绝却无其晦涩险怪,有温庭筠词之通俗却无其温软妩媚,而是既有李白的豪放粗犷,也有李清照的清丽通透,生活气息浓郁,朴素简洁,雅俗共赏,自成一格。
一是生活气息浓郁,得雅俗共赏之趣。张德勇先生的作品来自生活,尤其是他颇具特色的“四寿”象形字,“月牙脸”寿猴、寿鹤、寿龟与寿虎,传神活泼,灵巧可爱,将人们对健康的祈愿和对美好生活的希望巧妙融于书法艺术,以吉祥、长寿动物的形式表现出来,别具特色。远看,线条简单,形象憨厚,但形神兼备,让人想到过去民间对美好生活憧憬的窗户剪纸艺术;近看,又非剪纸,是带有草意的一笔一划的书法作品。将书法艺术融于普通生活,在雅俗间架起一道桥梁,雅俗共赏,浓郁的生活气息让人顿生亲切。“月牙脸”系列作品既代表他的书法艺术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也意味着他创作水平已趋成熟。
作品“月牙鸡”是他在远古青铜器上看到一幅简笔画,一根线条构出,简单却传神。他受到启发,与现实中的鸡比较融合而创作。这只鸡有四大特点:一是眼大有神,凤尾有致,前后照应,浑然一体;二是形象高伟,肥硕健壮,昂首挺胸,目视前方,一爪踩地一爪提起,似乎要奔向美好的未来,见者会提气凝神;三是肚上的月牙像元宝又像聚宝盆,透着空灵,富有诗意,招人喜欢。四是头上红冠既是大冠又是高冠,寓意前程似锦,鸿运当头。冠上六个小齿表示六六大顺,事业无限,都非常贴近生活。他之所以在十二生肖中选鸡,因为鸡是十二生肖中禽类唯一代表,自古以来与人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被称为报时神,守夜不失时,从不今天叫明天不叫,曰守信,称为德禽;母鸡为护小鸡敢斗老鹰,不畏强者,曰御敌;不管春夏秋冬都刨着吃,不攒粮食,雪天也要觅食,非常辛苦,但它发现食物就呼朋引伴,从不独食,曰守仁,为今天分享经济之源。鸡在古代还护佑人类,辟邪镇宅,有团结的意思,所以古人结盟喝鸡血酒,取凝聚力之意。大鸡就是大吉,不管达官贵人还是平民百姓,家中有条件的都要挂大吉图,取开门大吉、抬头见喜、吉祥如意、吉利富贵等意思,都是人们向往的。“月牙鸡”大吉图在2003年获得国家版权证书。在原作基础上,他又增加了一些独特的技法和构思,使大吉图更有韵味,寓意也更深刻,一册置案头或挂墙上,家中凭添喜气。
二是笔画线条简单,藏耐人寻味之意。他的作品以简取胜,来自生活而高于生活,不奇怪不深奥,朴素简单,含意易懂,非常接地气。
他在艺术创作上主张简洁明了,通俗易懂,包括文学创作。在参加一次座谈时,有领导表扬一位作家有水平,说能把几万字的东西拉成十几万字。他却反其意而说,网络小说有人一天写几万字,几十万字的作品十来天就写完了,但是谁看?有作者送他一本几十万字的书,请他在作品研讨会上发言,但他非常赞成一位老先生对这部作品的意见,即用字生僻,缺乏精练。他说,真正的好作家不是能把多短的作品拉成几十万字,而是把几十万字反复修改浓缩成十几万或几万字;也不是写得让大家不认识,只有自己认识。“春风又绿江南岸”、“云破月来花弄影”,一绿一弄,胜过几百个形容词。
他说无论写字画画,首先要让大家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追求美,在美的基础上追求艺术。“有人给孩子起名,专找生僻字,结果有文化的人不敢念,没文化的人不认识。反倒失去了意义。”这种观点,处处表现在他的书法作品中。龟在民间是长寿的象征,若画龟则笔画繁琐,他将龟字与寿意结合,将传统与创新结合,将书法与绘画结合,将朴素与高雅结合,取其形似,以简单的线条与画面感寄托深厚的情感,创造性地写出了寿龟。他的书法作品以“月牙猴”最具有代表性,远看似寿,近看是猴,寥寥几笔,神气毕现,他因之被誉为西部猴王、书法圣手、吉祥书法创作者、书画一体第一人等。他的作品引起了广大读者共鸣,为美、日、韩、法、新加坡等国际友人和国内各界人士珍藏,表现出强大的艺术生命力。
书法自唐代已达高峰,后世基本上都是临帖,苏、蔡、米、黄、赵、董诸人,笔中也有古人影子。明代大书家董其昌叹道:“近代高手无一笔不古人者,夫有不留,即无留也。”三十年代的西方“现代画”并不为国人所接受,因为缺少了书法中的字意、文意和书意,以致满纸云烟,不知所云,被书法理论家卢辅圣先生讥为“只要刀刃,不要宝刀”。此三意为书法之根本,如山之存石、林之有木。随时代发展,人们的审美观念倾向于追求新奇、个性和强烈冲击感的艺术效果。张德勇先生的系列作品统而和之,如在创作“四寿图”时,他另辟蹊径,裁月为首,和云作眼,猴露慧姿,龟藏静态,鹤奉爱意,虎献善颜,空灵剔透,或望物识字,或因字识物,不只能让人识,亦能让众悟,似有道家达观之风,释家隐忍之气,儒家醇厚之味,达到三意的统一。
三是书画融合一体,育形神兼备之魂。他的寿猴作品,画面上猴子侧身而蹲,前凸后弓,月牙脸镶于猴头之上,中有一点,似睛非睛,憨态顽皮及天真尽现;如“寿虎”,虽也以“月牙”点睛,但虎口大张,雄视远方,仰天一啸,威震山川之状也尽在尺素间。“寿鹤”、“寿龟”莫不如此。如果仅以结体而论,将其归于写意画也无不可。然而,他又隐草书“寿”字于其中,用笔古拙,结体夸张,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淡墨渲染,时而飞白相间,看似毫无章法,实则匠心独具。特别是“月牙脸”系列作品中有别于他人独到的中腹空空,给人们留下了无限的回味余地。以此而看,它又属书法。因此,其书法是亦书亦画、亦画亦书,画藏寿中、寿中藏画,别具特色的现代书法画。在书意上,用笔方圆结合,沉实凝练,浓淡相宜;尾处则用飞白、侧锋表现,有随物赋形、一咏三叹之妙,恰似习武者手中的九节鞭,舞毕再凤凰三点头,悄然而收,余味无穷。清人马德昭曾以“一笔虎”饮誉书坛,今天张德勇先生以“月牙脸”寿猴及系列作品驰名长安,给人们开拓了一片心灵静土,亦为自己觅到了一所精神家园。
其“月牙脸”寿猴及系列作品一经问世,便如奇花异卉,引人注目,不少专家、学者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纷纷从汉字源起、民俗角度、时代审美趋向等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各有道理。有人称其画字以证“书画同源”之谓,有人视为书法画以论“六书”之说;有人称之为趣味书法,有人称之为象形书法。不同的称呼,正好从不同角度印证了这个系列作品“圣人食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的以意象物、以物释意的特点,及违而不犯,和而不同的风范。“月牙脸”系列作品的醒目之处,不在于其用笔如何,结体如何,正是在于它外形的形象化和写意化,所以综合来看,应归于“书法画”一类。
汉字的演变受书法影响极大,但不论篆隶行草,都离不开先天基因,即它的象形性和形体的丰富性。“仓颉……遂究天地之变、仰观奎星圆曲之势、俯察龟之鸟迹山川之灵,指掌而创文字,造为六书”。汉字创造以象形为基础而得,到今天演变成为文字符号,并不意味着其象形因素缺失,实际依然包含着古文字不同形态的意义和特点,从而使得汉字书法艺术在现代审美视野中依然生机勃勃。如此,我们就不难理解张德勇先生的月牙脸寿猴及其系列作品了。
俯仰天地舞飞龙
张德勇先生的作品玲珑剔透,通达天地,令人神清气爽。作为表达思想的方式,任何艺术作品的创作过程都类似,心与自然通达,作品便能通达,思想与自然相接,作品便近自然。唯俯察天地,仰观万象,方能胸有成竹,下笔有神。厚积是前提,薄发是分娩是通达自然的过程。
张德勇先生用喝酒来还原创作,形象地概括出了由厚积到薄发而成形的过程。
首先寻悦调心。调心平静情感,心情好才有创作欲望。无论作家画家,必须提前几天调节心态,不愉快的地方不去,不愉快的人不见,给自己营造一个向上、温馨、愉悦的内在环境。“日晚倦梳头”的悲苦无法创作出好作品,硬挤出来不仅乏味,运笔也生涩干枯。
其次喝酒发酵。喝酒助力冲动,将创作的欲望推进酝酿状态。创作前,两个小菜二两酒,将情感调动激发。这个状态既不能醉,还不能不到位,醉了写不成,李白醉了两斗酒也无法写出一篇,喝不到位又好像缺点啥,就是微醺状态。但此时情感是毛糙的,写出来的字也是毛糙的,还不适合动笔。
第三品茶酝酿。品茶酝酿情感,消除情感中的那种毛糙感。犹如醒面,面揉好后要盖在盆里或在上面盖块湿毛巾放一段时间,使其充分湿润,擀出来的面才舒张劲道,口感好。品茶酝酿就是醒面过程,把酒的燥劲用茶的柔和再揉回去,激荡回旋,充分调和,达到充而有力,柔而带刚蓄势待发的状态。
第四抽烟入定。抽烟放松身心,忘却世俗压力轻松上阵。思想放不开,行动就放不开,作品就拘谨。放好笔墨纸砚,点支烟看着纸笔,宁神静气,如练功者入定,排除杂念,唯见皓月当空,真情见性,非不提笔不足以表达人生感悟。对艺术家来说,提起笔吾当天下第一,心中唯有艺术,写出来的文字或书画才如草原奔马,行云流水,线条优美。当然,这是一种自信,这种自信来自实力的支撑,而非夜郎自大,犹如毛猴对决壮汉,天大的自信都没用。但是,放下笔就回归凡间了,又需夹着尾巴做人,要谦虚低调,以修内心素养。他说,艺术创作要有实力有情感并进入境界,世俗限制下的艺术是枯燥无味的。
第五挥笔现神。提笔磨墨,闭眼凝神,气沉丹田,思鹜八极。看是站在画案边,思绪已到壶口边,想象黄河之水天上来,到了壶口一收,那种奔腾的气势,不由得人热血沸腾,“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情感再次激荡,胸中气、韵继续柔搓汇合,箭在弦上,恨不得抡笔横扫四海。气、力加上感悟就是韵,气、韵充分揉合沸腾,此时挥笔泼墨,飞流直下,龙飞凤舞,一气呵成,力透纸背。作品气韵饱满,精神充足,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灵的震憾力。笔的走向看似随意,但运笔起承转合、用力大小、何处留白等却遵循规则。有的人作品笔力孱弱,如游蛇过地,是气与力没有充分融合;偷学来的或仿来的只是像,更是少气无力,自然也谈不上韵了。
唯有胸怀宽广,视野开阔,居高临下,方可俯仰天地舞飞龙,一蹴而就。细观张德勇先生的作品,其气韵之流动,笔力之雄健,思维之活跃,情感之饱满,融合得天衣无缝,浑然一体。这与他深厚的书法功底与渊博的知识是分不开的。
问渠那得清如许
优秀书法家是多种因素综合造就的,就如庄稼成长需要浇水施肥光合等共同作用,张德勇先生的成功也是多方面综合影响的结果。
一是流淌于骨子里面的文人气节。腹有诗书气自华,景有内涵自应人。任何作品都是作者人格与思想水平的综合反映,人格雅俗决定了作品境界的高低,偶尔取得一定成就的作品也是经不起时间考验的。张先生深明其中道理,坚持做“文”先做人,始终注重培养自己的浩然正气,其作品也充满豪气,人似翠竹骨节在,画如梅兰品自高。
他说,艺术是文人毕生的事业,是凭自己对艺术的热爱在奉献。他对将书法艺术作为获利之道有自己的看法,也反对在艺术上如商家那样讲投入产出比。搞艺术投入再多未必有成绩,甚至可能毕生无成,但艺术是老老实实的学问,不投入肯定不会有成绩。若艳羡繁华,心浮气躁,其作品也是浮躁的。所以,他耐得住寂寞,忍得住青灯古卷,坚守着底线,坚守着对艺术的忠诚,淡泊名利,甘守清贫,投入毕生精力,潜心钻研书画。中国书画家很多,真正有思想和层次的大家还是凤毛麟角,多数人毕生都在努力却一无所成。但正是众多对中国传统艺术执著、热爱和默默奉献的人,才使得红花醒目。有些商者对文人理解不够,其实文人能力也是很强的,只是他们放弃了金钱选择了艺术,注重的是精神境界,支撑着中国传统文化。他说:“中国文人避口谈钱,这是一种境界,一种层次。如果都成了商人,中国的传统文化就完了。我从不后悔!”这是真正艺术家的担当,是知识分子的责任感。
张先生少时,父亲被定为“臭老九”,家境每况愈下,他背着箱子卖冰糕,尝尽艰辛,看惯白眼。后又下乡当知青,在铁道当青工铺石修路。后来当基层干部、上大学、当教师,又到政府文化部门做领导工作。这些经历,使他对人生的认识与感受格外深刻,也影响着他的性格。他对朋友有求必应,但不屑权贵。曾有位不熟悉的领导给他打电话,叫他马上创作一幅画急用,不懂艺术,还不尊重艺术。他非常不悦,对朋友说:“不尊重艺术的人,不尊重他人劳动的人,我也不会尊重他!”但是,他对街坊邻居从不以艺术家自居。父亲虽为知识分子,但对任何人都一视同仁,客气尊重,他也继承了这一家风。他认为,人无三六九等,只是社会分工不同,人格是平等的。他说,咱讲艺术人家不一定理解,同样,人家讲其他方面的事咱也不一定懂。无共同话题并不表明谁比谁优秀,相反咱要善于向人家学习,因为真正的艺术正是来源于生活,来源于普通民众。在他眼中,普通民众都是老师,都是值得尊敬的。重阳节,他免费给西安市选出的九位长寿老人送了寿猴作品;在中央电视台主持人鞠萍、韩乔生主持的拍卖现场,他又将作品拍卖奖金全部捐献给需要帮助的人。
其经历为他书法创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培养了他朴素低调的性格;其言行表现出一位艺术家尊崇艺术、不媚权贵的文人气节。反映在书法上,则沉实净练,夸而不张,通俗易懂!他说:“做人交友,只要对火!”
二是与生俱来的捕捉生活素材的灵气。创作需要灵气,需要天赋。有的人作品看似精美,但其中总少点什么,其实少的就是灵气。这种灵气与现实生活相结合,便获得了用之不竭的艺术源泉。他的作品不是凭空想象而来,每幅都有来路,真正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他的“月牙猴”线条简单,玲珑剔透,惟妙惟肖,就取材于人们对长寿的向往和对猴子的喜爱。猴子既调皮灵活又特别聪明,加上孙悟空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除妖降魔,历尽磨难终成正果,所以深得人们喜欢。人们习惯上认为猴子瘦,称瘦猴。他认为祝人长寿不能是瘦猴,故他处理这一形象时,兼顾传统习惯,重点刻画猴子精气神,猴嘴轻轻上翘,俏皮的神态就惟妙惟肖;猴脸设计成月牙,透着空灵,诗意无限。猴子的原型来自于南美。那里的猴子爬山时,全靠尾巴掌握平衡和用力,所以尾巴粗壮有力。他在运笔上,尾巴先粗壮,再逐渐变细,再瞬间打出,笔力雄健。所以整体上看,“月牙猴”外形圆润肥硕却不显胖,兼顾了“寿”字与猴之形,是书法与绘画的完美结合,独树一帜。
他画的蛇来自一次偶遇。有次到山中寺庙,他发现柱子上盘了一条蛇,颜色与柱子接近。蛇看着人,吐着信子。他一边观察,一边琢磨如何让蛇立起来,因为要把蛇这条线画得有血有肉还要有柔有质感,比较难。他看着琢磨着,不久蛇就在他眼中立起来了,因而有了其“蛇”字书法作品。他的“寿鹤”来自梦境,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中看到几只鹤在松树上飞舞,非常优美。鹤与松树都代表长寿,他便与寿融合在一起,创作出了鹤寿。鹤寿,又是贺寿的谐音。同样受到启发,他又创作了龟寿、虎寿等艺术品,开创一代先风。
灵感“得之于顷刻,积之于平日”,是在长期艰苦劳动后出现的。柴可夫斯基说:“灵感是一位客人,他不爱拜访懒惰者。”只有当自己完全被沉思占有时,才可能出现。灵光乍现,是艺术家经常会遇到的现象,这种灵气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勤奋的结果。
三是扎根于传统的沃土。张先生是幸运的,幸运的是他成为书法名家石宪章先生的佳婿。石老为长安榜书圣手,其榜书大气磅礴,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之势,行书亦舒卷自如;其妻石瑞芳女士从父学书,形神兼备,有“书中女侠”之称,书风遒劲婉丽,又谙诗词画理,行书更是行家里手。有名家指点,有贤妻扶助,张德勇先生自是如鱼得水,进步飞快。有论者以为其书风神似其岳父,大概也有道理。
此外,他善于师古。常有人问他如何练字,如何练好字。他回答两个字:临帖,强调无论书法和绘画一定要学习古人的东西。画家以搜尽奇峰为旨,书家以临碑帖为要,他嗜帖如命,废寝忘食,行、楷、草、隶皆有涉猎,又有专攻。但他师古而不迷古,深知名人作品也有不足之处,注重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讲究入与出的统一,而不照抄照搬。古来书家几乎无一不是先“入”而后“出”,颜真卿变王義之洒脱为雄浑,米南公变颜真卿雄浑为俊逸,都是继承传统基础上的创新,他的“月牙脸”寿猴及系列作品也皆是仰仗于传统之力。他在学“二王”及颜柳上用功犹勤,又重点在钟书、虞书上狠下功夫,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书风。美国著名哲学家罗尔期顿曾说:“人类生活的真正价值也许在于对生命一次一次地重新审视之中。生命如此,艺术更不待言。在人类几千年的文明长河中,只有对艺术一次次的重新审视,才能发现并创造新的艺术。”张德勇先生正是在这重新审视中,从中国最古老的象形文字中摄取了营养,以自然界中最灵异的猴、鹤、龟、虎中得到启示,从传统审美中得到了启发,他的“大吉图”就是根据青铜器《报时神》雄鸡的图形及金文、甲骨文等象形文字吸取其中精华所创作的。有位书画家曾因画作版权与他人发生纠纷,想让他出来说句话。他说,我不参与你们的事情,只忠告一句:永远走自己的路,创自己的特色。可见,他在继承与创新的道路上中规中矩,出入有度,走着中庸之道,是一位中国传统文化的忠实“粉丝”。
他还善于师书。为什么许多人习书法多年走不出来,而文人一提笔就典雅有味?就在于读书。同样是字,犹如调味,里面有生抽、香醋、香菜等调料的不同,味道就不一样;同样是水,白水茶水不同;同样叫茶,红茶白茶有异。有的作品一眼看透,看完就走;有的作品看完还想看,总觉得哪里有种说不出却又能感觉到的东西在触动和吸引着你,值得去留恋。这就是境界,是作品的内涵。作者文化程度不同,写出来的字味道也就不同。书法绘画最后拼的不是磨坏多少支笔,而是学识修养。所以,他主张学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胸怀,去开阔视野,积累知识,广收并蓄,厚积才能薄发。
张德勇先生青少年时曾写过一些小诗,在校中有“小秀才”之誉。八十年代发表了数万字的小说、散文、长篇人物通讯等,散见于各大报刊。后因公务繁忙,又潜心书法,文章便日渐疏忽,但无一日不读书。现今进入了书界,给几近荒芜的书河吹进了一股春风。陈忠实的率真纤瘦,贾平凹的高古拙厚,高建群的苍辣怪奇,肖云儒的洒脱俊逸,都让人印象深刻。张德勇字画约略与平凹君相似,拙而见灵,笨中藏巧,文人气息浓郁,兼具文人字画与字画文人的特点。“四灵”寿字,就是他结合中国传统文化高度凝练的代表作,反映出他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
不只是“月牙寿”猴及其系列作品被识者誉为书坛黑马,其书作更是别呈面目。如其作品草书“虎”字不事张扬,安然若昭陵石虎,静中带动,不嗔不怒,严守中庸;行书“静思”则运笔如飞,开合有度,力透纸背,不见用力痕迹却字稳笔沉;“江山如画”四字行中带楷,肃然古穆,有钟太傅之笔意。此中可看出他既谙熟古典文学,又精通用笔之道,信笔写来,皆有意趣。
还善于师友。他从不封闭自己,独自陶醉,而是积极走出去和同行交流,听取不同意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提升自己。他既能呆得住也能走出去,既能独立思考也能听取意见,既具备自信也谦虚谨慎,表现出一位艺术家对艺术的虔诚。有人问他,有的书法家隶楷草行篆,诸体皆备,样样都行,这会不会也是你的目标呢?他说:“王羲之肯定学过百家字体,但他仅以一种字体出名。啥叫专家?啥叫学者?就是比别人理解得更深更透更高。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做了这就做不了那。同样,我不可能达到那样的水平,但我会一直努力下去。”
张德勇先生的书法水平成就非凡,他的作品多年前就引起媒体注意,尤其是2003年前后全国掀起一股“月牙脸”系列作品的热潮,采访他的记者络绎不绝,陕西省内各大媒体均大篇幅报道过他的事迹和书画作品,北京、上海、兰州、贵州许多报纸甚至整版报道。但他时刻牢记艺术家的本份,依然踏踏实实,谦虚低调,精益求精。他谦虚地说自己的水平仍需提高,希望在“月牙脸”系列作品领域能再深耕,在书法领域继续努力,以更好的成绩回报社会。
祝愿张德勇先生在艺术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作者简介】:
吕常明,男,笔名冀根,1971年生,籍贯河北涉县,居西安,现为《新丝路》杂志编辑,《闲泉文学》平台编辑,陕西省散文学会会员,小说、散文、诗歌皆涉足,在诸多报刊和网站有诗文散发,好书画和旅游。出版有散文集《生灵》,小说集《路归路桥归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