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8日 星期日2021年度 互联网+中国文化才子展示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赐名轩
爱新觉罗家族为何名字只准取两个字
发布日期:2024-07-04


清朝入关后,由于受汉族姓名文化,特别是汉族帝王世系的影响,康熙时,皇室取名方式较之以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形成了一套比较严密、繁琐的命名礼仪。



康熙帝在给子孙命名时,首先采用了汉族传承已久的以某字来统一某一辈份的礼俗,并规定以两字为名字。儿子辈,第一字均为“允”,第二字均以“礻”为偏房,如他的儿子们允礽、允禛(后来的雍正皇帝)、允禩、允祥、允禵等;孙子辈,第一字均为“弘”,第二字均以“日”为偏旁,如弘晖、弘昼、弘历(繁体字为“曆”,后来的乾隆皇帝)等;在康熙帝101个孙子中,只有雍正帝与年贵妃所生的福宜、福惠、福沛三个孙子,未遵循这一礼制。曾孙辈,第一字均为“永”,第二字均以“玉”为偏旁,如永琏、永琮、永琰(后来的嘉庆皇帝,改名“颙琰”)等。这一命名礼制,被后来各帝遵循,成为定制。


乾隆时,皇六子永瑢精心绘制 “岁朝图”,呈献给皇祖母,也就是乾隆的生母孝圣太后。乾隆在画上题了一首诗。其中,“永绵奕载奉慈图”颇令太后大悦。乾隆帝见太后特别喜欢这句诗,又发现“永”字正好是本朝皇子的辈号,于是就定下“永、绵、奕、载”四字,作为皇室后代的辈分字。道光帝则定下“溥”、“毓”、“恒”、“启”四个辈分字,咸丰帝又定“焘”、“闓”、“增”、“祺”四字,及其后一字的偏旁,供后代子孙命名之用。为后人所熟知的恭亲王奕䜣、光绪皇帝载湉、末代皇帝溥仪等,都是遵循这一命名礼仪,所取的名字。


嘉庆帝于嘉庆六年(1801年)下发谕旨:皇帝亲兄弟的子孙,全部由皇帝钦定赐名,将康熙时制定的皇族命名礼制,进一步强化。嘉庆十一年(1806年),嘉庆帝阅奏得知,自己的侄子、多罗茶郡王绵亿不仅私自为其长子、次子取名奕铭、奕鑅,而且后一字,也未使用乾隆帝所定的“糸(纟)”字偏旁。嘉庆帝龙颜震怒,下旨痛斥绵亿“乃私用‘金’字偏旁,为伊两子取名,不似近派宗支,自同疏远,是何居心?”绵亿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退出乾清门,革去领侍卫内大臣、管围大臣等职,交宗人府查议。他私自给儿子起得奕铭、奕鑅的名字,也被诏令改为奕绘、奕縯。受他牵连,仪亲王永璇、定亲王绵恩、贝勒永瑆、贝子永硕等宗室贵族,均交部议处。


清朝皇室定鼎中原后,虽然吸收了汉族的定字、避讳等取名礼制,但也没有将满族的取名传统一概弃若敝履,而是努力保持了满族名字禁止单写、禁止取三字名等传统。



满文是拼音文字,书写时字母相连,与汉字分开单写不同。乾隆以前,除少数皇室近宗可取汉文名字外,其它宗亲的名字,均需取满文名,书写也要用满文。乾隆时,受汉字书写习惯影响,清朝宗室中将满文拼音名字分开单写的方式,逐渐流行起来。对此,乾隆帝特地于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下旨:“谕令,满洲等名字理宜连写,毋得单字缮写。……如有复行单写者治罪。”但因当时宗室中单写名字已蔚然成风,若严格执行谕旨,将罚不胜罚。乾隆只好采取变通之法,下谕旨曰:“近派宗室名字尚可单写,远派宗室亦不可如此单写。”


禁止取三字名,也成为清朝统治者“顽固”维护满族传统,拒绝“同化”于汉族的手段之一。唐朝以前,汉族人取名,多用一字,与姓合为二字,如孔丘、曹操、杨坚等;自唐朝开始,二字名逐渐盛行,如李世民、武则天、赵匡胤、朱元璋等,与姓合称为三字。


清朝皇室最初以汉字取名,只用二字。自乾隆时起,宗室中就不断有人仿照汉族人的取名方式,用三个汉字为子孙命名,如满保给儿子取名满吉善。鉴于此风日盛,有忘本违制之嫌,乾隆帝特地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下旨,予以严斥:“其名满吉善者,竟以满为姓矣。……吉善乃系觉罗,甚属尊贵。吉善竟不以觉罗为尊,以满为姓,照依汉人起名,是何道理?……著交宗人府王公等查明,俱行更改。将此严禁,嗣后不可如此。”嘉庆十九年(1814年),嘉庆帝也因宗室多用三字姓名,而特下谕旨,“若用汉文,止准用二字,不准用三字”。对此不以为意的职掌宗人府诸王、贝子,各罚俸三个月;族长、学长等俱罚俸六个月。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募 | 合作加盟 | 联系我们 | 公告之窗 | 名家题词 | 社会活动 | 领导关怀 | 荣誉展示
文化才子网 传播人文精神 书写才子篇章
© www.19cntv.com © 陕西聚艺斋文化艺术社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陕ICP备2021003890号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21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