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17日 星期二2021年度 互联网+中国文化才子展示平台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当代才女
著名文化人:龙应台
发布日期:2018-06-01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


龙应台,台湾著名文化人及公共知识分子,台湾地区著名作家,作品针砭时事,鞭辟入里。在欧洲、大陆、台湾三个文化圈中,龙应台的文章成为一个罕见的档案,作品《野火集》等具有很大的影响。2012年1月31日,台当局行政主管部门公布新任人事名单,台湾文化建设部门负责人将由前台北市文化局长龙应台接任。




龙应台,祖籍湖南衡东,生于内战后撤至台湾的国民党军人家庭,父亲姓龙,母亲姓应,出生在台湾,所以叫龙应台;

1952年出生于台湾高雄,在台湾读小学、中学;

1974年毕业于台南成功大学外文系,后赴美深造,攻读英美文学;

1982年获得堪萨斯州立大学英文系博士学位后,一度在纽约市立大学及梅西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

1983年回台湾,先在“中央大学”外文系任副教授,后去淡江大学外国文学所任研究员;

1984年出版《龙应台评小说》震动台湾文坛。同年,在台湾《中国时报》等报刊发表大量杂文、小说评论,掀起轩然大波,成为知名度极高的报纸专栏作家;她的杂文针砭时弊,切中民意,反响强烈,被余光中称为“龙卷风”。在海峡两岸及海外华人界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1985年,她以专栏文章结集的《野火集》出版,一上市即告罄,一个月内印刷24次,印行100版,销售20万册,风靡台湾,成为20世纪80年代对台湾社会发生巨大影响的一本书;

1986年至1988年龙应台因家庭因素旅居瑞士两年,专心育儿;

1988年迁居德国,在法兰克福大学任教授,兼台湾《中国时报》驻法国、瑞士特派员。还在海德堡大学汉学系任教,讲授台湾文学课程,并为学生导演戏剧。同年,北京作家出版社出版《龙应台评小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野火集》;

1988年底,作为第一个台湾女记者,应苏联政府邀请,赴莫斯科访问了十天;

1994年,北京三联书店出版《人在欧洲》;

1995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孩子,你慢慢来》;自这一年起,龙应台在上海《文汇报》“笔会”副刊写“龙应台专栏”,与大陆读者及文化人的接触,使她开始更认真地关心大陆的文化发展;

199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龙应台自选集》5种。1996年以后龙应台不断在欧洲报刊上发表作品,对欧洲读者呈现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的视野和见解,颇受注目;

1997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魂牵》;

1998年,她的三部书《啊,上海男人》、《这个动荡的世界》、《故乡异乡》分别在上海、汕头、陕西出版,再次在大陆文坛和书市被称为“龙卷风”;

1999-2003年,当时的台北市长马英九亲自前往德国法兰克福,龙应台受邀出任台北市的文化局局长,为期四年,龙遂从德返台,任期内推动本土文化及保护树木等政策措施;

之后客居香港,先后任香港城市大学及香港大学的客座教授,香港大学担任杰出人文学者(香港大学第一位终身教授)、新竹清华大学讲座教授。此外,龙也积极参与到关于香港公众议题的辩论中。在政制改革、文化保育和国际交流等话题上,都不乏龙的声音,其专门讨论香港问题的《龙应台的香港笔记》,在香港与新加坡的畅销榜上停留长达半年;

2005年7月,在大成集团、普讯融悟文教基金会、诚品股份有限公司、蒋震工业慈善基金支持下成立龙应台文化基金会;

2008年在香港大学教授任上获评为“孔梁巧玲杰出人文学者”;

2009年,龙应台推出了号称用了十年酝酿、一年闭关、走遍三大洋五大洲才写成的《大江大海1949》;

2010年8月1日龙应台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发表题为《文明的力量:从乡愁到美丽岛》的演说,阐述她的“中国梦”。她认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构成了台湾社会价值观的基座,而且永远不会改变。她强调,这是台湾人的梦,是可以与所有中国人共同拥有的梦,也就是两岸人民基本的价值观。

2010年11月15日,“2010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龙应台以260万人民币的版税收入,荣登作家富豪榜第16名,引发广泛关注。



作品


1985年她的《野火集》在台湾出版,犀利的笔锋形成烈火燎原之势,不到一个月再版24次,“野火”成为那个时代台湾的集体符号。

龙应台作品系列:

《龙应台评小说》台湾尔雅出版(1985年6月)《野火集》台湾圆神出版(1985年12月)

《野火集外集》台湾圆神出版(1987年2月)

《人在欧洲》台湾时报文化出版(1988年6月)

《写给台湾的信》台湾圆神出版(1992年1月)

《看世纪末向你走来》台湾时报文化出版(1994年3月)

《美丽的权利》台湾圆神出版(1994年4月)

《干杯吧托玛斯曼》台湾时报文化出版(1996年4月)《我的不安》台湾时报文化出版(1997年9月)

《百年思索》台湾时报文化出版(1999年8月)

《银色仙人掌》(又名《在海德堡坠入情网》)台湾联合文学出版(2003年12月)

《面对大海的时候》台湾时报文化出版(2003年12月)

《孩子你慢慢来》台湾时报文化出版(2005年5月)

《野火集》(二十周年纪念版)台湾时报文化出版(2005年7月)

《请用文明来说服我》台湾时报文化出版(2006年7月)

《龙应台的香港笔记@沙湾径25号》香港天地图书出版(2006年11月)

《亲爱的安德烈》台湾天下杂志出版(2007年10月)

《目送》台湾时报文化出版(2008年7月)

《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

《大江大海1949》(2009年8月)




艺术风格


被誉为华人最有力的一支笔,针砭时事,鞭辟入里,以有情眼光观察社会:其《野火集》、《百年思索》、《面对大海的时候》讨论的均是台湾面对国际面对世界时人民应有的自我反省与探讨,她举出无数台湾社会现象来作为讨论,并以中国人文化的心理角度深入解释台湾政府的作为和人民的表现,其中辛辣讽刺的文笔虽遭人反对、谩骂、或密投书至政府单位,但她仍秉著客观批判的精神,持续而正中要害地不断写出她的社会观察,龙应台无所畏惧,因为她笔下台湾的丑恶和腐化,是源自于她爱台湾的不舍与心疼。

温柔纤细,深情动人:其《孩子你慢慢来》与《目送》均是以温柔笔触描写亲子间的亲密互动,《亲爱的安德烈》是数封写给儿子的坦率的几乎痛楚的信。 身为父母与子女双重身份的她逐渐明了人世中亲情的牵绊,不仅是当下的感动,亦是渐行渐远的必经路程,龙应台一反批判犀利的笔调,描写诸多生活中有情细节,反映出其细腻的情感,读起来温馨有味,情意盎然。




不假装伟大


中新网2012年12月3日电 据台湾《旺报》报道,龙应台2012年12月1日在香港大学进行演讲,呼吁现场观众尤其是电脑前的大陆网友,不要全然相信台湾电视新闻中的报道,那不是台湾的真相,她强调台湾对华人世界最大贡献,在于实践与开拓,她还认为台湾和香港可以在各方面多接触。

龙应台演讲时可容纳千人的陆佑堂坐无虚席,好友林青霞、严长寿现身席中。

龙应台说台湾的可爱在于它的不假装伟大,不努力变成什么样子,是一种自在过日子的态度,不过这种文化的从容调性,一开电视就被推翻了,好像台湾社会充满对立、不信任感,到了无法往前推动的状况,但这并不是真实。

龙应台强调,台湾对华人最大的贡献,不是它做得多好,而是它开拓什么,而且是在摔倒后如何站起来。她说,现在流行讲“软实力”,她相信香港和台湾可以在各方面进行更多的接触和对话。她语重心长的说,年轻人一定要关心政治,不然你的未来就被决定了,但关心政治不等于闹事。

也有人问龙应台,喜欢当作家、文化部门负责人还是教授,龙应台引用她书中的话:“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人物语录

 

1、有些事,只能一个人做。有些关,只能一个人过。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2、 民主是什么?民主就是发表了任何意见不怕有人秋后算账,民主就是权利被侵犯的时候可以理直气壮地讨回,不管你是什么阶级什么身份,民主就是不必效忠任何党,不必讨好任何人,也可以堂堂正正地过日子,民主就是打开电视不必忍受主播道德凛然地说谎,民主就是不必为了保护孩子而训练他从小习惯谎言,民主就是享受各种自由而且知道那自由不会突然被拿走,因为它不是赐予的,民主并非只是选举投票,它是生活方式,是思维方式,是你每天呼吸的空气,举手投足的修养,个人回转的空间。


3、人生其实像一条从宽阔的平原走进森林的路。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结伙而行,欢乐地前推后挤、相濡以沫;一旦进入森林,草丛和荆棘挡路,各人专心走各人的路,寻找各人的方向,那推推挤挤的群体情感,那无忧无虑无猜忌的同侪深情,在人的一生中也只有少年期有。离开这段纯洁而明亮的阶段,路其实可能愈走愈孤独。你将被家庭羁绊,被责任捆绑,被自己的野心套牢,被人生的复杂和矛盾压抑,你往丛林深处走去,愈走愈深,不复再有阳光似的伙伴。到了熟透的年龄,即使在群众的怀抱中,你都可能觉得寂寞无比。你的工作能给你多少自由? 走进人生的丛林之后,自由却往往要看你被迫花多少时间在闪避道路上的荆棘。


4、 有些青年人追求时尚,不谈政治,实际上就是只关心自己的事情。社会就像一个巨大的滚动着的车,总有人在里面自顾自地行乐。所幸的是,总有人探出头来看看这辆车究竟跑在哪里。


5、 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宁静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我相信,奔忙,使作家无法写作,音乐家无法谱曲,画家无法作画,学者无法著述。奔忙,使思想家变成名嘴,使名嘴变成娱乐家,使娱乐家变成聒噪小丑。闲暇、逗留,确实是创造力的有机土壤,不可或缺。


6、龙应台:我其实也诚实地在问自己,思考了之后我自己觉得,天呀,如果我的孩子能够平安而且快乐,不管杰不杰出,我都已经很感谢了,所谓的“ 成功”好像真的不重要。事实上,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很多我台北、香港的朋友,他们的儿子女儿都在哈佛、剑桥读书,顶尖的优秀,我的儿子还在寻找人生的意义和方向,而且并不以“杰出”作为人生志向。以“不能输在起跑点上”的逻辑来说,他已经差一大截了。但是那一次的“阳台夜话”,我整理了自己的思绪,是的,我可以接受我的孩子“平庸”,重要的是他们在人生里找到意义。 ... ... 1975年我离开台湾到美国去留学的时候,走在美国的大学校园里头,天上深蓝深蓝的一片云都没有,阳光照在绿油油的草地上,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地。8月,还没有开学,美国18岁、20岁的人光着臂膀、穿着短裤、球鞋、骑着脚踏车在你面前悠来悠去,我最无法忘怀的就是:咦,怎么他们每个人看着都那么轻松,那么没负担?从他们肢体的语言我就已经发现了,我们差别很大,他们身上没有那个几千年的国家重任。


7、 人本是散落的珍珠,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又强韧的细线,将珠子穿起来成为社会。当公民社会不再依赖皇权或神权来巩固它的底座,文化、历史是公民社会最重要的黏合剂。


8、 为了一个自认“崇高”的目标,整肃意见相左的人,不惜滥杀无辜,以制造震吓效果,是民间做的,叫做恐怖主义。政府为之,叫做国家恐怖主义。


9、现在石库门根本是把上海原本的居民迁走了之后,先掏空它,然后把它弄得非常漂亮,进来消费的人都是有钱的某个阶级的人,台湾人、西方人、有钱的上海人,那是少数人。你把原来的我们所珍惜的市民文化拿掉,然后把一种新形态的、资本主义的殖民文化放进去,你要告诉我说这个就是传统和现代的衔接的最好典范,那差太远了。


10、人懂得尊重自己——他不苟且,因为不苟且所以有品位;人懂得尊重别人——他不霸道,因为不霸道所以有道德;人懂得尊重自然——他不掠夺,因为不掠夺所以有永续的智能。


11、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


12、中国人,你为什么不生气?! 你怎么能够不生气呢?你怎么还有良心躲在角落里做"沉默的大多数"?你以为你是好人,但是就因为你不生气、你忍耐、你退让,所以摊贩把你的家搞得像个破落大杂院,所以台北的交通一切乌烟瘴气,所以淡水河是条烂肠子;就是因为你不讲话、不骂人、不表示意见,所以你疼爱的娃娃每天吃着、喝着、呼吸着化学毒素,你还在梦想他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你忘了,几年前在南部有许多孕妇,怀胎九月中,她们也闭着眼梦想孩子长大的那一天。却没想到吃了滴滴纯净的沙拉油,孩子生下来是瞎的、黑的!


13、一个社会特立独行的人越多,天分、才气、道德、勇气就越多。


14、每个时代都有思考和不思考的人。


15、太疼的伤口,你不敢去碰触;太深的忧伤,你不敢去安慰;太残酷的残酷,有时候,你不敢去注视。


16、母亲,原来是个最高档的全职、全方位CEO,只是,没有人给薪水而已。


17、可是我感觉丝丝不安。毕竟文明和野蛮的中隔线,薄弱,混沌,而且,一扯就会断。


18、沙上有印、风中有音、光中有影。


19、现在这个男人当然完全地属于你,做妻子的你;但是他的过去却属于我,做母亲的我。


20、如果,有人说,他们是战争的失败者,那么,所有被时代践踏、侮辱、伤害的人都是。正是他们,以“失败”教导了我们,什么才是真正值得追求的价值。请凝视我的眼睛,诚实地告诉我:战争,有胜利者吗?我,以身为“失败者”的下一代为荣。


21、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


22、“你可以选择做官,你也可以选择挣钱,但你不能选择通过做官来挣钱;你也可以选择玩女人,但你不能选择通过从政来玩女人;你可以选择做圣人,也可以选择做俗人,但你不能选择让大家像圣人一样崇拜你,还要像俗人一样原谅你。只想要权力不想要约束是恶霸,只想要享受不想尽义务是流氓。”--龙应台


23、“人生中一个决定牵动另一个决定,一个偶然注定另一个偶然,因此偶然从来不是偶然,一条路势必走向下一条路,回不了头。我发现,人生中所有的决定,其实都是过了河的‘卒’。”


24、年轻人一定要关心政治,不然你的未来就被决定了,但关心政治不等于闹事。


25、我们都知道了,母亲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递区号、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关于我们 | 组织机构 | 人才招募 | 合作加盟 | 联系我们 | 公告之窗 | 名家题词 | 社会活动 | 领导关怀 | 荣誉展示
文化才子网 传播人文精神 书写才子篇章
© www.19cntv.com © 陕西聚艺斋文化艺术社 版权所有
备案/许可证编号为:陕ICP备2021003890号
陕公网安备 61011302001213号